药用皂角栽培技术(本站整理版)
    时间:2012-12-04 22:12来源:本站 作者:赵晓斌、何山林、李灵 点击:
      药用皂荚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苏木科皂荚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落叶乔木,广布于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药用部分为树身上的棘刺,中药名称:皂角刺(天丁、皂针、皂荚刺、皂角针等)。 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等,辛、温。归肝、脾、胃、大肠经,有败毒抗癌、消肿排脓、治同疗癣之疗效。近年来用于治疗乳腺癌,宫颈癌等肿瘤。现代控癌药理研究试验证明,皂角树提取物具有控癌,抑癌活性,对乳腺癌病,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癌有十分良好的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也有不错的治疗。目前,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对皂角刺在抗癌、抑癌方面技术先进,临床实验疗效神奇,效果十分显著,并从中国大量进口皂角刺,用于临床药理实验和研究。所以皂角刺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供不应求,价格连年大幅上涨,价位居高不下,从而拉动了国内的皂刺生产,极大提高了加工企业和皂角树种植农户的积极性,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空间。皂角树种植的确是当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非常理想的树种,也是提高大家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河南省嵩县山区群众,历史上有种植皂角树的习惯,嵩县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中药材皂角刺生产地和集散地之一, 为提高皂角刺质量、产量,增加市场供需,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开发研究,在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套药用皂角树的栽培管理技术,近年来已经在嵩县及洛阳周边县去大力推广,并已经辐射至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江苏、四川、重庆、安徽等省,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良种壮苗培育
      皂荚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
      1.1、 种子采集与加工
      在皂角树生长较集中的地区,选择树干通直、生长健壮、丰产性好、种子饱满、树龄30-100年的盛果期成年母树,于10月份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曝晒,晒干后将荚果砸碎,或用石碾压碎,量大可进行机械加工,可大大提高工效,荚果破碎后,筛去果皮,进行风选。精选出的种子阴干后,装袋干藏。一般1千克种子约1600粒-2200粒。
      1.2、苗圃选择与准备
      育苗地宜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方,整地要细。每667m2施有机肥3000-5000千克,筑成平畦或高畦。
      1.3、种子处理
      皂荚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如不经催芽处理,种子发芽出土慢而不整齐、发芽率低,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其常用方法有:
      1.3.1、湿沙层积处理:在秋末冬初将种子浸入水中,每天换1次水,7天后捞出与湿沙混合进行贮藏,经常翻动促其温湿度均匀,次年春天置温暖处催芽。
      1.3.2、热水浸种:3月10日左右,即将皂荚种子放入瓷缸或塑料大盆等容器内,倒入100℃开水,边倒水边搅拌到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用淘米法筛选出吸水膨胀的种子催芽。未膨胀的种子,用上述方法连续浸种10次左右,种子绝大多数膨胀即可进行混沙催芽。
      1.3.3、浓硫酸处理:3月20日后,将皂荚种子放入非金属容器中,加入98%浓硫酸(汽车电瓶修理或化工门市有售)充分搅拌、浸种18-22分钟,如发现有30%左右的皂荚种子种皮有细小的裂纹时,则应马上停止浸泡,倒出硫酸液并迅速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子,直到种子表面的残留水PH值为7时为止。接着,在容器中用种子体积5~6倍、40-60℃的温水,对种子连续浸泡2~3天,每天需换等体积的温水2次,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值得注意的是,在种子处理的过程中,切忌用手直接触摸种子。浓硫酸用量约为处理种子重量的十分之一。热水浸种和湿沙层积处理,虽投资小,但用工多,有少量硬粒种子不能吸胀萌芽。用浓硫酸浸种法处理皂荚种子,一般不留硬粒,且速度快发芽齐,省工省时,发芽迅速。
      1. 4、种子催芽
      将经过处理吸水胀大的种子均匀混沙催芽(按三份沙一份种子的容积比例),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好,置20-25℃处,经常喷水保持湿润,每日翻动一至二次,“裂嘴”的种子达到三分之一时即可进行播种。也可将经过处理的种子装入麻袋或布袋中,置20-25℃处,每天早晚清水冲洗两次并上下翻动种子,使其受热均匀,种子有30%露白即可播种。
      1.5、播种
      播种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条播,条距25厘米,每米播种20-30粒。播种前苗床要灌透水,播后覆土3-4厘米,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用播种花生用的播种器进行机播,可大大提高工效,每亩播种量50㎏-60㎏,每亩可产苗3-4万株。
      1.6 、 播后管理
      幼苗出土前后要及时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每5千克炒香的麦麸中加入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0.15千克,每667m2施用1.5-2.5千克。幼苗刚出土时勤喷水严防床面板结,以免灼伤嫩苗。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间苗定苗,株距5cm。6-8月根据天气和苗木生长状况,适量适时灌溉和追肥,每667 m2施人粪尿1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每隔半月追肥一次,8月初停止追肥,以利于幼苗木质化。同时注意防治叶面害虫。当年生苗高可达50㎝-150cm,可用于出圃造林。也可翌年用作嫁接优良品种的砧木。
      1. 7、田间管理
      1.7.1、中耕锄草
      皂荚小苗在春季移栽成活,待气温回升后,选晴天及时松土除草。松土宜浅不宜深,避免伤害苗木根系,将表土锄松让阳光照入,可提高地温,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育苗期每年中耕除草4次,分别在4、6、8、10月进行。
      1.7.2、清沟排水
      皂荚小苗既怕旱又怕涝,土壤过于粘湿易导致根系腐烂死亡,土壤过于干燥又易失水死亡。因此在冬季结合施肥培土进行清沟,通过中耕锄草,少量补肥,再加深田间沟系,做到排水畅通,大雨后田间不积水。遇到干旱要及时进行灌溉,防止苗木死亡,灌水以湿润土壤为宜。除草应掌握在土壤干燥时进行,平时应经常清沟排水,保持土壤适宜湿度。
          1.7.3、遮荫降温
      采用稻草或遮阳网遮荫,对幼苗生长十分有利,可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温,增加根、茎生长,待幼苗出齐后要及时撤去遮荫物。
      1.7.4、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树种特性,合理选用肥料,一般氮、磷、钾比例为3:2:1。基肥最好在耕地前施用,追肥每年3~4次为宜,每次间隔3~4周为宜,以沟施和撒施方法为主,可以结合中耕除草同时进行。
        1. 7.5、轮作
           在同一块圃地或林地上,通过轮换种植不同树种或其它农作物的方式来提高地力,从而提高苗木质量。
      2、造林栽培技术
          2.1、选地
      皂荚属阳性树种,在阳光条件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良好。喜温暖向阳地区,喜光不耐庇荫。在石灰岩山地及石灰质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在轻盐碱地上,也能长成大树。适生于无霜期不少于180天,光照不少于2400小时的区域。要求年平均气温10℃~20℃,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0℃。年降雨量300㎜~1000㎜之间最好,垂直分布应在海拔1000米以下,若海拔600m以下,宜选阳坡、半阳坡;海拔600m以上,宜选阳坡。坡度为25°以下。选择耕地要灌溉方便、排水良好,选择山坡林地要进行水平带状整地作成林带。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阴坡地等处不宜栽培。
      2.2、 造林整地
      种植前造林地要用5%甲拌磷颗粒剂进行防虫处理,每亩用量为1.5kg;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kg兑水500kg喷洒土壤,进行灭菌。在山坡地栽植采用穴状或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在种植点周围100cm×100cm范围内挖除所有石块、树桩,整地深度30cm以上。带状整地的带距3m~4m,带宽2m。带间应保留自然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林带内清除杂灌木,将土壤翻松,做成苗床,以便栽植幼苗。整地时,因地制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用堆肥1500~2500kg, 饼肥50~75kg,钙镁磷肥20~30kg,硫酸钾5~10kg。肥料施用过程中堆肥、饼肥要充分腐熟,基肥不能与苗木根系直接接触。
      2.3、种植穴规格
      耕地种植穴规格以60cm×60cm×40cm为宜。山坡地以50cm×50cm×30cm、40cm×40cm×30cm为宜。
          2.4、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
       2.4.1、常见种植密度:近年来,嵩县在皂荚树采刺园栽培造林中,成功筛选出的栽植密度方面有以下几种:2m×2 m、2 m×1.5 m、2 m×1m、1.5 m×1 m、1 m×1 m,密度越大,树冠形成越早,单位面积采刺量高,经济效益越好。但集约管理措施高。3-5年后株间树冠交接,可考虑去密留稀,以保证林间通风透光,提高皂角刺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利于行间进行机械作业。
      在生产实践中,还有以下几种栽培模式,可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选择:
      2.4.2、超密皂荚园模式:株行距0 .5m~0.8m×1.0m,每亩栽植840株 ~1334株。每年平茬,利用当年新枝(新枝是产刺的枝条),生产大量皂角刺。也可培养主干3m,既可以采刺,又可培育3-6年生的皂角绿化苗,米茎长到3-10㎝可逐年间挖掉部分苗子,经济效益非常好,6-8㎝的皂角树苗目前市场价每株达300元以上,6年后每亩保留222株。
      2.4.3、地埂栽植模式
      在丘陵区,沿梯田外沿地埂里侧栽植,株距2m~3m。
      4.4、果园防护林模式
      在果园外围,按照株行距0.5m~1m或×2m~2.5m双行栽植,防护与皂刺生产兼顾。
      2.4.5、皂荚、药材间作模式
      皂荚林下种植中药材的种类可选择金银花、牡丹、生地、黄芩、柴胡、板蓝根白术等,每亩投资300元~800元,收益可达2000元左右。
      2.5、整形修剪
      皂荚树幼龄期,对枝干进行整形修剪,使之成为合理的树体结构和形态,可调控枝条生长发育和均衡树势,达到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早产、多产、稳产优质的目的。结合整形修剪,还要及时修剪去掉顶部直立生长徒长枝,8月份要及时修剪掉枝条顶端的秋稍,可有效提高皂刺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目前生产中,皂荚采刺林合理的树型主要有高干形、中干形、低干形和丛状形等。
      2.5.1、高干形
      培育主干高150厘米落头,主干上错落培育3-4个主枝,与主干呈50°倾角 ,主枝长80公分。每个主枝上再选留3个左右侧枝。
      2.5.2、中干形
      树干高100 cm~130cm落头,培育主枝总数3个~5个,
      2.5.3、低干形
      树干高60 cm~80cm落头定干,培育主枝总数5个~7个。每个主枝上再选留2~3个侧枝。
      2.5.4、丛状形
      基本没有主干,40公分定干,培养生长势一致,角度适宜的3个~5个主枝,在主枝上培育适宜数量的侧枝。
      2.6 、造林苗木选择
      2.6.1、苗木规格
          要求一年生Ⅰ、Ⅱ级优质苗木上山造林。
       2. 6.2、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除苗高、地径达到指标外,还必须保持根系完整,不伤根皮,不伤顶芽,应随挖随植,确保苗木新鲜。
       2.7、苗木栽植
       2.7.1、种植时间
       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月之间前,以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最佳,最好选择阴天种植。
       2.7.2、撒施基肥
       每穴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10kg~20kg和钙镁磷肥0.25㎏,与表土搅拌后回填。
       2.7.3、苗木种植方法
       种植前,适当修剪苗木根系。种植时扶正苗木,埋土至根际处,用手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然后踏实。种植后,浇透定根水,上盖松土,要领即“三埋两踩一提苗”。
      2.8、林地管理
      2.8.1、幼林抚育
      2.8.1.1、中耕除草、留树盘
      造林后3年内的幼林留1㎡的树盘。每年6月~7月份进行中耕除草。幼林抚育以除草、培土为主,每年10月份进行垦抚。垦抚不宜深挖,以免伤及幼树根系。
      2.8.1.2施肥
      以施有机肥为主,可兼施N、P、K复合肥。年施肥量折复合肥0.25㎏~0.5㎏/株,一年两次,第一次在3月中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方法为:造林后1年~3年,离幼树30㎝处沟施。3年后,沿幼树树冠投影线沟施。
      2.8.1.3套种
      坡度平缓的幼林地或坡耕地造林可套种花生、豆类、小辣椒、桔梗、丹参、药牡丹、白术、板蓝根、柴胡、地黄等经济作物、中草药材或禾本科绿肥。作物与皂荚间应保持100cm距离。
      2.8、2、成林管理
      2.8.2.1、垦抚
      皂荚刺采收后(每年冬春),逐年向树干外围深挖垦抚,范围稍大于皂荚树冠投影面积。垦出的石块依自然地形在皂荚树下砌成水平带。
      2.8.2.2、除草
      皂荚林地以少动土为好,每年夏季,清除杂草和黑麦草等绿肥,清除的杂草和绿肥等覆盖树盘底下,厚度15cm~20cm,上压少量细土,化学除草采用百草枯,一年当中喷洒3次即可出去杂草。
      2.8.2.3、施肥
      2.8.2.3.1、时间
      一年二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促进枝梢生长发育,第二次在6月上旬,促进皂角刺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质量,也可在采收后施肥。
      2.8.2.3.2、种类
      经腐熟的有机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和未经腐熟粪便。以施用复合肥为宜。
      2.8.2.3.3、施肥量
      根据山地土壤肥力及树龄大小而定,具体见下表。
      表1 施肥量
      单位为kg/株·年

      树龄(年) 标准氮肥 过磷酸钙 氯化钾
      1~2 0.2 0.5 0.3
      3~5 0.4 1 0.6
      6~8 0.6 1.3 1.3
      8年以后,施肥量逐年适量增加。
         2.8.2.3.4方法
      环  状:在树冠投影边缘挖深20㎝的环形沟,将肥料施入沟内覆土.
      穴  状:树冠范围内挖穴,施肥覆土。
      2.8.2.4灌溉
      干旱时做好引水、灌溉等抗旱保墒,也可结合根外追施提高抗旱能力。
      2.9、病虫害防治
      2.9.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运用营林、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并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
      2.9.2、防治措施
      2.9.2.1、加强检疫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检疫性病害蔓延传播。
      .9.2.2、营林防治
      合理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源;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体抗逆性;套种花生、黄豆、药材等矮杆经济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2.9.2.3、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维持生态平衡。
      2.9.2.4、物理防治
      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2.9.2.5、化学药物防治
      2.9.2.5.1、病害
      危害皂荚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
      2.9.2.5.1.1、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具红褐色边缘,其上生有小黑点。后期病斑破碎形成穿孔。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能引起叶枯。茎、叶柄和花梗感病形成长条形病斑。秋季生长在潮湿地段上的植株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将病株残体彻底清除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发病期间可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 9.2.5.1.2、立枯病   幼苗感染后根茎部变褐枯死,成年植株受害后,从下部开始变黄,然后整株枯黄以至死亡。防治方法:该病为土壤传播,应实行轮作;播种前,种子用多菌灵800倍液杀菌;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使幼苗健壮,增强抗病力;出苗前喷1:2:200波尔多液1次,出苗后喷50%多菌灵溶液1000倍液2~3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病区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3次,保护幼苗;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病区用50%石灰乳消毒处理。
      2.9.2.5.1.3、白粉病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感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上面覆盖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后期白粉状霉层会变为灰色。花受害后,表面被覆白粉层。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防治方法:对重病的植株可以在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枝条并集中烧毁,从而彻底清除病源;田间栽培要控制好栽培密度,并加强日常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4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发病时可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粉锈宁(即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以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 9.2.5.1.4、褐斑病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叶片,并且通常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蔓延。发病初期病斑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近圆形,少许呈不规则形;病斑为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淡。随后病斑颜色加深,呈现黑色或暗黑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转淡,并着生灰黑色小霉点。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迅速变黄,并提前脱落。褐斑病一般初夏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在高温多雨,尤其是暴风雨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暴发;通常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易感染。防治方法:及早发现,及时清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 9.2.5.1.5、煤污病   又名煤烟病,主要侵害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都会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对上年发病较为严重的田块,可在春季萌芽前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以消灭越冬病源;对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及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进行防治。
           2.9.2.5.2、虫害
           危害皂荚的害虫主要有蚜虫、凤蝶、蚧虫、天牛等。
           2.9.2.5.2.1、蚜虫   是一种体小而柔软的常见昆虫,常危害植株的顶梢、嫩叶,使植株生长不良。防治方法:可用水或肥皂水冲洗叶片,或摘除受害部分;消灭越冬虫源,清除附近杂草,进行彻底清田;蚜虫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2. 9.2.5.2.2、凤蝶   凤蝶 幼虫在7~9月咬食叶片和茎。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或用90%的敌百虫500~800倍液喷施。
          2. 9.2.5.2.3蚧虫   常危害植株的枝叶,群集于枝、叶上吸取养分。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的环境是蚧虫盛发的适宜条件。防治方法: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蚧虫自身的传播范围很小,做好检疫工作,不用带虫的材料,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如果已发生虫害,可用竹签刮除蚧虫,或剪去受害部分,危害期喷洒敌敌畏1200倍液。
           2.9.2.5.2.4、天牛    受害植株的输导组织受到破坏,使植株生长不良,危害严重者甚至死亡。防治方法:人工扑杀成虫,树干涂白,用小棉团蘸敌敌畏乳油100倍液堵塞虫孔,毒杀幼虫。
          农药使用按照GB 4285、GB 8321.1、GB 8321.2 、GB 8321.3、 GB 8321.4、GB 8321.5、GB 8321.6的规定执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农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合理、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防止病虫的抗药性。注意喷药质量,控制喷药次数。采收前50天之内禁止喷洒农药。


       

    • Copyright 2004 - 2017 Ziti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紫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郑州紫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地址:洛阳市涧西区南昌路申泰大厦502 公司电话:400-6515181 0379-65187871 豫ICP备17038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