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甘、酸、平,无毒。
成分:郁李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
功用:润肠缓下,利尿,治浮肿脚气。
附方:[脚气足肿,大小便不通]:郁李仁15克研烂,薏米仁15克,水煎去渣,加白糖调服,一次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小儿身热不退]:郁李根一把,水煎作浴汤,每日1次洗沐。(浴时宜避风)
别名:郁子、郁里仁、李仁肉、英梅、爵李、白棣、雀李、车下李、山李、爵梅、样藜、千金藤、秧李
名称考证:郁李仁(《本经》)郁子(《医心方》)、郁里仁(《珍珠囊》)、李仁肉(《药材学》)
药用部位:郁李、欧李或长梗郁李的种子。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①《本经》:味酸,平。②《别录》:无毒。③《药性论》:味苦辛。④《蜀本草》:甘酸。入脾、大小肠经。①张元素:“入脾经气分。”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③《本草经疏》:入足太阴、手阳明、手太阳经。④《本草新编》:入肝、胆二经。
功效分类:泻下药,润下药。
功效主治:润燥,滑肠,下气,利水。治大肠气滞,燥涩不通,小便不利,大腹水肿,四肢浮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虚液亏及孕妇慎服。①《本草经疏》:津液不足者,慎勿轻用。②《得配本草》:大便不实者禁用。
用药配伍:忌牛、马肉。配胡麻仁,补虚润肠;配火麻仁,滑降行气,通便泻下。
炮制方法:筛去泥屑,淘净,拣净杂质和碎壳,晒干,用时捣碎。雷公炮炙论》:“凡采得(郁李仁),先汤浸,然,削上尖,去皮令净,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干,研如膏用。”
古籍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①《纲目》:郁李仁甘苦而润,其性降,故能下气利水。按《宋史·钱乙传》云,一乳妇因悸而病,既愈,目张不得瞑。乙曰,煮郁李酒饮之使醉,即愈。
②《本草经疏》:郁李仁,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③《本革新编》:郁李仁,入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入肺,止鼻渊之流涕。